0
人才工作 > 人才工作动态

我庆幸我来了


发布时间:2018-01-19    来源:师市党委组织部


作者:王彩虹

   

    春播秋收,一轮又一轮,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三年时光已然飞逝。伴随着夜幕的降临,屯垦的小镇也逐渐告别白日的喧嚣回归于宁静,一个人漫步在夜色里,微风拂过,人工湖边的柳树轻轻摇曳着枝条,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出那半藏在云朵后面的月牙儿……回忆着逝去的三年,我曾在心里无数次的感慨,我庆幸我选择了这里。许是性格使然,许是缘分所致,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繁华的大城市,而是一个人独自来到这座军垦名城——新疆石河子,这个被世人称为戈壁明珠的地方。而我工作的地方,更是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被朱德元帅誉为“花园农场”的花园镇。

未到新疆,我对“兵团”这个词一无所知,甚至是迷茫的、困惑的,不明白她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一开始选择来到这里,仅仅是因为听说“大美新疆”,只是想来看看。我不知道我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我将会有什么样的收获,直到我与她亲近之后,才慢慢理解了“兵团”两个字的含义,更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所深深折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只是在一瞬间,也许是在潜移默化中,我忽然发现,我爱上了这片土地。

初到新疆,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便被分配到了基层连队,连队的工作、生活环境与我的憧憬相差实在太远,连队就像一个村子,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有的只是在我看来一望无际的地块和路口一家光线特别暗的小商店。甚至没有住宿的地方,我不得不被连长安排在职工家里暂住。远离父母亲人,开始独自一个人在异地他乡工作生活,夜晚,倔强的我第一次在被窝里抹掉了眼泪。我甚至就想,天一亮我就收拾行李回家,这样的地方我待不下去。可是好强的我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想当初信誓旦旦的在朋友亲人面前大放厥词,“我绝不灰溜溜的回来”。在内心激烈的挣扎中,我度过了一夜。最终我选择留下来,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还没有走,怎么能够退缩。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我便跟着连队的干部一起下地。虽然我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况且我也突击学习了解兵团以及连队生产,但在真真切切看到田间突突作业、喷洒农药的拖拉机时,着实瞠目结舌了一回。在来新疆之前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块的地,一块条田就是好几百亩,我之前以为的农业生产在全程机械化的农业生产面前真的是太小家子气了,完全是小打小闹没有看头。量地——我参与连队生产的第一项工作。因为有职工反映自己承包的地块在边界上存在着争议,所以连队开会决定用真实的数据来解决问题。八月份的新疆,天气依旧很炎热,头顶着大太阳,在棉花地里拉尺子,实在是有苦难言,有些地方低洼,棉花又长得高,对于我这个个子矮矮的小姑娘,着实是个考验,有时候走着走着连长书记他们就看不到我了,量地工作切切实实让我体验了一把下地的感觉。之后没几天就开始测产了,我自然也是跟着连队的领导和部分职工一起测产,深入棉花地,取点,数铃,做记录。不得不说,真的很累,遇到渠道、林床,都必须跨过去,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挑战,好在大家对我都很照顾,实在过不去的地方就让我等着,他们去测。
    刚开始在连队里,我还没有从学生的状态转入到已经入职中来,做事情相对轻率,未经过深思熟虑,甚至有些懒散。就像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就不动,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平时待在办公室里不愿意深入田间地头,缺乏跟职工互动。工作也只是做好连长书记交代的事情,别的不学也不问。后来在一次开会的时候连长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批评了我,我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开始主动学习。向政工员学习如何写通讯稿,主动出宣传板报;下地向老职工了解棉花的种植模式,不懂的地方,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也主动跟连队的前辈们请教。就这样,我渐渐地熟悉了连队的主要工作,学会了跟职工相处,工作上事事以考虑职工能否接受为先。连队日常工作中存在着各种矛盾纠纷,比如如何调配采棉机,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这些都是以前在学校没有接触过的,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三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抢收棉花总是争分夺秒,一年的劳动成果要在短时间内抢收回来,我们在跟时间赛跑,跟天气斗争,还必须确保秋收人员的安全以及棉花产品的质量。2014年的天气并不算给力,测产的时候本以为丰收在望,可由于后续的气温太低,好多棉花都没有来得及吐絮。连长给我安排的工作是记录好每天棉花产品管理的台账,收榜单,协助炊事员搞好后勤工作,保证大家每天的伙食质量。而我做完这些工作后就跟着连长书记他们往地里跑,每天都要跑一片连队的每一块地,手头没活了就帮着职工捡掉在地上的棉花,或者是跟着采棉机师傅了解关于机采棉的一些情况。

日子过得忙碌却很充实,空闲的时候,我会站在地头望着一排排的林带出神,他们就像挺拔的哨兵在守护着兵团职工群众的辛勤汗水,不论风吹雨打,巍然不动。我明白,一个人在组织上入党,一生可能只有一次,但要想真正在思想上入党却是一生一世都需要坚持的。如果说毕业前的入党是一种身份上的入党,那么工作之后的实践和经历正让我从思想上真正入党。

回首这几年度过的时光,最触动我心弦的是一段故事和一座博物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兵团儿女无私的奉献才有了今日的丽景。连队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她是第一代老军垦,也是兵团“活着的博物馆”,闲暇时间,老人总喜欢来连部找我聊天。聊一些家长里短,但更多的是讲述那段往事,讲述他们那一代人是怎么样来到新疆,住着地窝子,一手拿坎土曼,一手拿枪,如何靠人力一锄头一锄头的开荒,一亩地两亩地再到后来的几十亩、几百亩……将曾经那个野兽出没,芦苇丛生的戈壁荒滩建设成为如今的戈壁明珠。如果说她讲述的只是她的一辈子,是兵团发展的缩影,那么座落在石河子市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就是兵团发展的历史再现。曾经的军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零散的生活用品乃至已经发黄的照片等一系列颇具代表的物件一一展现在眼前,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我真的想象不到一件衣服上竟然有两百多个补丁。眼前的一切就像是历史尘封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在诉说着兵团儿女的不朽的传说。

“恰如红柳,耐盐碱而秀发;酷似胡杨,抗风沙而挺生。几代人之努力,百废俱兴;六十年之奋斗,九转功成”。触动的是每个兵团儿女的灵魂,我庆幸,我来到了这里,如今我身在兵团,时时刻刻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所感染着。我坚信,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在兵团广袤的天地间,我会尽我所能,继承先辈遗志,将老一辈兵团人的光荣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在现在的幸福生活中传承这种坚持、执着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团场建设、为兵团发展添砖加瓦,尽我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八师石河子市远程办]